【百年·初心】老党员童文贤:上“战场”保家卫国 回家乡为民解困
2021-06-29 08:42:4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晏昭鑫 | 作者:彭慧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563

1921-2021

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

【编者按】2021年,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。在一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,在童市镇158平方公里热土上,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、不懈奋斗,他们为革命事业矢志不渝,英勇捐躯;为改革事业忠诚奉献,助力赋能;为民生事业尽心竭力,实干担当……让我们一起通过【百年·初心】专栏走近他们,聆听他们的故事。

在童市镇翠阳村,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正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在阳光下散步,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童文贤。

全力支援,一心为国

童文贤,1933年出生,1950年参军,1954年入党。朝鲜战争爆发时,刚刚17岁的他响应"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"号召,光荣参战,被分配到平江县负责征兵送兵工作。

他主要负责在虹桥、三墩、恩溪、钟洞等这一片征兵送兵,当时,前线急需大量兵力,但许多百姓对参军政策和方法不太了解,造成征兵进度不快,如何及时征送兵力到前线,成为了童文贤的一大难题。年轻的他没有畏难,每次征兵任务一下来,他和同事一起到各村开征兵部署会,安排征兵任务和完成时间。在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的,他就陪同村干部逐户走访、上门宣传,不完成任务不休息,很多时候都是通宵在村上征兵,他的心里一直秉持的是"前方要人打仗,后方要人保卫"的战争精神,三年总共征送2500来兵力到前线。

全力以赴,一心为民

解放初期,在虹桥、三墩一带,地方匪患猖獗,其中有不少战败的国民党部队留下来的敌特分子,他们无恶不作,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危害。正在这些地方征兵的童文贤,主动承担起守护群众安全的责任,他组织地方20名民兵一起参与"剿匪",消灭了100多个所谓的"地头蛇",守住了一方百姓的平安。

战争结束后,童文贤被分配到童市镇翠阳村任支部书记,在三十余年的工作过程中,他坚持"一心为民"的工作理念。解放初期,百废待兴,教育更是大问题。如何让村里更多孩子有书读,是作为支部书记童文贤一直忧虑的大事。经过通盘考虑,慎重研究,他决定在自己村上新建一所学校,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、有条件上学。提议一处,就遭到部分村民反对,他们认为"自己吃饭都是问题,有钱建学校不如多买点粮食",童文贤和支村委逐户做工作,苦口婆心地劝说,直至村民同意。接着,他组织全体村名筹款,他带头捐出家里存了很久的351.6元,大家在他的带动下纷纷捐款,共筹集了钱物合计2346.2元。经过不懈努力,在1966年,建立了翠阳村复兴小学,这所学校总共培养了1500多名学生。

翠阳村当时很闭塞,村民出行、孩子上学都很不方便,为了更好地发展,童文贤与支村委商量决定修路。资金短缺,童文贤带头把家里的生活费都拿出来修路,在他的带领下,村民都积极参与,尽可能筹钱,实在筹不到钱就筹工。修路期间,童文贤和村民每天一大早就到了路上施工,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去休息,童文贤说:"那一阵子,基本没有机会和自己的妻子、儿女说上几句话"。终于,在大家努力下,一条联通翠阳村和芭蕉村的道路建成。

全情投入,一心为党

作为一名有67年党龄的老党员,离开工作岗位也已有30余年,他始终坚守党性,牢记使命。

在"脱贫攻坚战"时期,翠阳村上有很多贫困户,有的收入不达标、有的没房住、有的吃饭都是问题,听说隔壁邻居的孙女因家庭条件原因上大学存在困难,在考虑是否放弃上学,已86岁的童文贤立马拿出自己多年存下来的退休金帮助她,并告诉孩子:"读书一定不能放弃,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"。整整四年,童文贤老人坚持关心和帮助那个孩子。

童文贤的儿子说:"爸爸当支部书记的时候,群众普遍生活困难,那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居无定所的群众被接到我们家同吃同住,现在听说还有贫困的村民,他依然想着有困难就一定要解决"。像童文贤一样,童市镇还有很多党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,正是他们的努力,我们才能顺利脱贫。

童文贤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胸怀和生命的意义。有些人、有些事或许会被我们遗忘,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是永恒的。

责编:晏昭鑫
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